AI眼镜支棱起来了,吗
出品|网易科技《态度》栏目
作者|袁宁
编辑|丁广胜
继“百模大战”之后,吗“百镜大战”正全面打响。眼镜
几乎所有头部科技巨头都已杀入AI眼镜赛道:Meta、支棱黑河市某某酸菜鱼业务部百度、吗字节、眼镜小米、支棱苹果、吗谷歌、眼镜微软、支棱华为、吗腾讯、眼镜OPPO、支棱vivo等纷纷布局。吗闪极科技、眼镜雷鸟创新、支棱Rokid、黑河市某某酸菜鱼业务部Xreal等初创企业也是融资消息频传。据国金证券产业链调研,目前国内至少有50个团队在研发AI眼镜。
AI眼镜为什么这么火?它讲出了硬件端最性感的故事。通过摄像头、麦克风、蓝牙、WiFi等模块,AI眼镜可以以第一视角实现“全时在线”,全面延申人的感官。
更重要的,它被认为是颠覆手机的下一代终端——将重新定义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。而MetaRay-Ban智能眼镜的百万销量,也正为这一想象提供了市场需求佐证。
然而,从“爆火”到成为下一个“智能手机”,AI眼镜至少还有三个关键问题待解。
问题一:AI+眼镜,还是眼镜+AI?
先从本质问题开始:AI眼镜到底是在传统眼镜行业里加了点“AI佐料”,还是要重新定义一个全新的智能终端?换句话说,用户是为“眼镜”买单,还是为“AI”买单?
而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,AI眼镜还远不能被称为新终端。
AI眼镜的爆火,首先带动了传统眼镜零售股的暴涨。与星纪魅族、雷鸟创新、界环、Rokid、华为等品牌展开合作的博士眼镜,股价在过去短短四个月内暴涨近四倍。LOHO、Gentle Monster、宝岛、BOLON等传统眼镜品牌也相继入局。
而之所以各个AI团队选择与传统眼镜品牌进行深度绑定,背后的逻辑也并不复杂:科技企业需要眼镜品牌的设计能力来优化外观,同时依赖其线下服务网络进行验光、试戴和销售。而传统厂商则借AI功能打开新市场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2023年1月4日到2025年1月2日之间博士眼镜的股票走势,图源:雪球网
但从产品定义上看,AI眼镜尚未跳出传统眼镜的框架。Ray-Ban智能眼镜的成功也更多归功于其品牌背书和硬件体验,而非AI功能的颠覆性创新。
网易科技体验多款市面上的AI眼镜后发现,AI功能大多表现平平。而与多位AI眼镜的使用者交流,大部分也表示自己其实只想用拍摄功能,对其他的AI功能并不感冒。
所以,AI眼镜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:你到底是眼镜,还是AI?而最终能否创造出“离不开”的AI功能,则决定了它能否成为未来智能硬件的入口。
问题二:性能、重量、成本,如何找到平衡?
尽管概念火热,但截至目前,还仅有少数如Meta和国内初创公司闪极科技实现量产。大规模量产的难题仍是横亘在大多数Ai眼镜厂商面前的问题,也是AI眼镜迟迟未爆发的原因之一。
AI眼镜的形态看似简单——镜片、镜框上加上摄像模块、镜腿加上耳机模块和一些智能模块,实际却充满了矛盾:它需要在性能、重量和价格之间找到一个“黄金平衡点”。
Ray-Ban Meta 智能眼镜的升级集中体现在产品体验上,图片来源:Meta
先看重量。作为一个需要长期佩戴的智能设备,AI眼镜必须足够轻便,不然连“戴”都不愿戴,更别提普及。
再看性能。从摄像头像素到音响音质,从计算性能到续航能力,每一个功能都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,但堆功能的代价是更高的成本和更重的产品。
最后是价格。Ray-Ban Meta智能眼镜定价299美元,相当于普通高端眼镜的价格,而国内的闪极为了更快打开市场,更是将价格直接拉低到999元人民币,进一步缩小了价格空间。
问题随之而来,如何在把价格打下来的同时,让性能提上去和重量降下来?这三者之间的博弈,几乎构成了AI眼镜行业走向量产的最大挑战。
问题三:AI眼镜凭什么让用户买单?
而在所有问题中,最核心的还在于:AI眼镜究竟能为用户提供什么独特价值?
目前AI眼镜主打的功能包括:头部相机拍摄、耳边音响、录音和智能助手。这些听上去都很炫酷,但冷静思考一下,又有哪个是手机或其他设备做不到的?
答案是:几乎没有。
小度AI眼镜主打的功能,图源:百度世界2024大会
但是,缺乏核心价值场景,没有“不可替代性”,AI眼镜便难以成为现象级单品。
多位行业人士向网易科技表示,目前的AI眼镜更像是一种“轻度智能化+非痛点ToC应用”的尝试,AI能力的真正价值场景仍未打磨成熟,而这也直接导致了AI眼镜尚未形成类似于智能手机的核心场景闭环。
对此,业内的共识路径是:AI眼镜要突破现有市场格局,成为超级单品,必须找到一个不可替代的核心场景。这也是未来“百镜大战”中,产品形成差异价值的核心所在。
一位投资人更是对网易科技直言:“现在这波热闹就是概念到这了,和技术没什么关系。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义,堆再多的技术也没用。”
毫无疑问,真正的爆款产品,不会出现在“谁的技术更强”里,而会诞生在“谁能先找到用户刚需”中。
闪极为AI眼镜找的核心价值是”记忆“,图源:闪极官网
从当前来看,2025年对整个AI眼镜行业来说,无疑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。是轻量级的功能叠加,还是定义未来的智能入口?
AI眼镜最终的答案,就藏在这三个关键问题里。谁能答好?我们拭目以待。
相关文章: